我在南沙这一年⑦|港科大(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为南沙集聚高层次人才,探索知识转移“从0到1到n”
2023-06-22 11:1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南沙报道


(相关资料图)

去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作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港科大(广州)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2021年加入港科大(广州)担任人工智能学域主任后,今年4月1日,熊辉正式出任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负责港科大知识转移战略发展工作,鼓励和促进教师、学生和校友之间的知识转移,促进创业发展、技术研究及校企合作。在6月16日至17日港科大(广州)举办的“INNOTECH创科嘉年华暨周年庆典”上,熊辉代表港科大(广州)与广州市国资委及广汽集团、广州港集团、广州产投集团、广州公交集团4家重点国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港科大(广州)自身科研及人才优势,与广州市属国企紧密协作,共同支撑广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湾区有产品软硬件的整体闭环,做任何的原型系统都非常快,也有很好的生产团队,设计团队。位于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正通过‘筑巢引凤’支持港科大(广州)集聚人才。”熊辉表示,随着港科大(广州)在南沙持续积淀技术和引进培养人才,不断完善产学研用投的鼓励机制和生态构建,未来,将有更多师生合作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案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南沙涌现。

探索知识转移“从0到1到n”

从担任人工学域主任到出任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从0到1”的挑战一直贯穿于熊辉在港科大(广州)的各个阶段。熊辉介绍,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下设4个办公室,分管四大职能——知识产权办负责知识产权的受理和管理;企业协作办负责企业的协作、横向项目申请,联合实验室申请等等;创新创业办承担学校内部的师生校友的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孵化;培训办则囊括校内的对内对外的所有培训。

由于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框架下开展合作,因此,在机制设置上要方便两校的老师、同时也鼓励两边的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我们学校是一个从0到1的校区,很多的机制的设置都得从0开始。知识转移工作也面临着从0到1到n的过程。”熊辉介绍。

在加入港科大(广州)之前,熊辉曾在百度担任研究院的副院长和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管理5个实验室,观察过多个创业项目,总结出项目在0到1与1到n两大阶段的区别:“0到1的阶段依赖原创性,1到n的阶段则对企业运作的机制构建、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熊辉发现,学术界创业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认知,虽然在0到1阶段的创新有余,但容易在1到n的发展阶段遭遇“死亡谷”。他认为,选对人和建立“好的机制”是“做对事”的关键。在1到n的阶段,企业各个岗位上的人才都要德才配位才能行稳致远,如果还是用“0到1”阶段的思维来管理1到n阶段的企业,“那必然出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港科大(广州)将培训办和创新创业办归入协理副校长办公室下面,目的就是把创新和管理有效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熊辉解释,即在0到1的阶段,帮助师生在创业初期完成融资等工作;在1到n的阶段,通过培训团队的创始人、高管和各个岗位上的人才,帮助项目团队成长,最终建设产学研用投高效协同发展的生态。

基于此背景,此次INNOTECH创科嘉年华吸引了100多个优质科创项目和初创公司,超过300家投资人、创投机构,以及来自产业界的头部企业齐聚港科大(广州)参展、路演及洽谈合作。活动为师生、校友的企业和合作伙伴的企业搭建融资以及向投资者展示产品、技术、能力的平台,让创投双方能够在项目更早的阶段实现对话交流与达成合作共识。

“我们准备将INNOTECH创科嘉年华打造为港科大(广州)的年度活动,形成品牌,让大湾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投资者有一个心理节点,每年这个时候他就知道要到港科大(广州)看项目了。”熊辉表示。

人才发展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

港科大(广州)建立至今,已诞生了近10家由师生或者校友在南沙所注册的企业,在熊辉看来,这些企业都具备了“多元性”和“硬核”两大特点。

以熊辉指导、港科大(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在读博士郭伟钰创立的人机交互手脑平台项目为例,该项目包含了材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些项目既有港科大老师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也包括具有前沿思维的老师将过去的基础研究和当下科技前沿相结合诞生的新想法。

面对琳琅满目的创业项目,除了凭借经验评价外,还能如何甄别优劣?熊辉认为,“知识转移最重要是人。有凝聚力、有热情,有情怀,有技术的创业团队,不管在哪条赛道,大概率都会成功。”结合当下大模型热点,他认为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办法刻画创业者画像,更好地去发现、凝练、培养这样的团队,帮助他们弥补短板。此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法思考如何对团队进行人才培养补充也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这项技术本身也可以用来投资创业。

“将有国际战略眼光、前沿思维的,具有自主硬核科技实力的这些人才集聚在港科大(广州),知识转移、成果转化自然水到渠成。”熊辉表示。

到今年9月,港科大(广州)将集聚超过1000名博士生。随着人才密度提高,高校将辐射周边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研究,帮助企业破解高层次人才缺口难题的同时,带动南沙的产业技术、资本的密集化。

“南沙是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原来这一块是属于人才稀疏的地方,港科大(广州)来了之后,就可以把这里变成一个人才密集的地方,人才密集之后技术才会密集,技术密集之后资本才会密集。”熊辉表示,所谓“筑巢引凤”,就是南沙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他希望,南沙能够秉持开放包容,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和便利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让人才减少后顾之忧,尽可能创造更加宽容、自由、开放包容的环境,打破陈规束缚,让人才能够专注在创新、科研和人才培养之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下一篇: 今日报丨视听日历|你好昆明:端午粽飘香
上一篇: 最后一页